温岭市在体育培训方面开展了多项优惠活动和公益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下是:
1. 全民健身公益培训
温岭市自2020年起,通过“乡村体校”这一品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培训。活动主要依托农村文化礼堂,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健身服务。2021年,温岭市在全市共设置154个培训点,免费推出34个项目、217场次的“乡村体校”培训班,参加培训总人数超过3000人。2023年,温岭市继续推进“乡村体校”全民健身公益培训,推出34个全民健身培训项目,共600场次的活动。
2. 多样化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涵盖了气排球、足球、太极拳、瑜伽、射箭、网球、乒乓球、篮球、健身排舞、围棋、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例如,2021年,温岭市举办了包括武术、象棋、篮球、足球、气排球等在内的42个“乡村体校”项目217场培训活动,报名群众6000多人。
3. 数字化服务平台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搭建了“岭优健”和文化礼堂APP平台,让群众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点单的方式参与培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报名和参与。此外,还推出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专题讲座”,由健康生活指导员提供专业的科学健身指导。
4. 体育设施建设
温岭市加强了体育设施建设,城区基本实现“十分钟健身圈”,建成了五龙山体育公园、东部新区体育馆和下保山体育公园等设施。全年共建成市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项目37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达2.56平方米。
5. 体育赛事和活动
温岭市举办了多种体育赛事和活动,如温岭市第十九届全民运动会、“我们的村运”市文化礼堂运动会、各项球类业余联赛等,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2021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比赛活动770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达54332人次。
6. 竞技体育水平提升
温岭市在竞技体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温岭市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浙江省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拳击男子91kg第二名、排球成年男子组第三名等。
7. 基层体育组织建设
温岭市通过实施基层体育工作“双员制”,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体育委员两支队伍,服务保障基层全民健身工作。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424名和基层体育委员650名,形成了城乡互动、全面覆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8.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
温岭市推行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全市12个体育现代化市创建镇(街道)卫生院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开展体医融合体质测试57513人次。2021年9月,建成了“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探索开展“运动健康干预”活动,接待群众3000多人。
综上所述,温岭市通过多样化的体育培训项目和活动,结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市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夏日炎炎,运动热情不减——温岭市体育培训团购优惠活动
阳光明媚,夏日炎炎,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温岭市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活动如约而至,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盛宴。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健身爱好者的关注,更在短时间内引发了报名热潮,让人不禁感叹:运动,已经成为温岭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6月,温岭市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的报名渠道在“温岭体育”微信公众号准时开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计划开放两天半的报名通道,在短短半个小时后便被迫“关闭”。原来,报名过于踊跃,名额被一抢而空。这场一年一度的运动大礼包,让温岭酷暑未到,却先“热”了起来。
今年的培训项目共有13个,包括足球、气排球、射箭、初级瑜伽、网球、24式太极拳、乒乓球、八段锦、篮球、健身排舞、围棋、羽毛球等。这些项目经过精心挑选,旨在让老、中、青、少都能各取所需,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三、培训模式创新,体育部门搭台,社团俱乐部唱戏
近年来,温岭市体育局不断实践经验,培训模式逐渐从体育部门自导自演的集中培训模式,转向体育部门搭台、社团俱乐部唱戏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培训质量,也让更多市民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活动还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针对这部分群体,温岭市体育局推出了“市小候鸟”暑期公益体育培训活动,零门槛免费教习篮球、足球、体育舞蹈等课程,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夏日清凉。
报名参加培训的市民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一位名叫周敏娇的中学教师表示:“我是零基础开始学的游泳,教练教学很认真,而且根据每个人的基础,还会细分小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练接手,达标了再‘进阶’到下一个教练。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温岭市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平台,更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温岭市将继续加大体育事业投入,让更多市民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